- 一览设计英才网(2012-10-16 11:20:48): 央企院组 丁 建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总裁 于正伦 城市建设研究院院总建筑师 马立东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院院长 王 暐 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王暐工作室主任 王洪礼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王振军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 孙宗列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李兴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汪 恒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 张 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副总建筑师 赵成中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赵擎夏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 赵喜成 国贸工程设计院副院长 赵元超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总建筑师 顾 均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钱 方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总建筑师 曹晓昕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院副总建筑师 崔 彤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韩玉斌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董霄龙 中国五洲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蒋培铭 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蒋培铭工作室主任
- 一览设计英才网(2012-10-16 10:55:14): 郑时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 钟训正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教授 崔 愷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彭一刚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 程泰宁 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傅熹年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戴复东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 魏敦山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 大师组 庄惟敏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 刘景樑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名誉院长 刘克良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孙国城 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时 匡 苏州科技学院教授 吴庐生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高新所总建筑师 汪孝安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沈济黄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资深总建筑师 张 宇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周 恺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孟建民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胡 越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胡绍学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 袁培煌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
- 一览设计英才网(2012-10-16 10:45:44): 2012年6月13-14日我会在天津召开专家推荐评选委员会会议,会议根据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对申报单位和个人以及中国建筑学界其他成绩卓著,具有影响力的设计机构和建筑师进行了认真的推介评议,产生了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和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宣传推介活动入选名单,并于2012年6月26-7月26日在网上进行了公示,综合公示期间的反馈意见,调整并确定了入选名单,现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等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和吴良镛等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入选名单予以公布,中国建筑学会。 下面我宣布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 元世祖: 马国馨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 王小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齐 康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 关肇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李道增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吴良镛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 吴硕贤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 张锦秋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总建筑师 何镜堂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周干峙 住房城乡建设部特邀顾问 郑时龄 同济大学
- 一览设计英才网(2012-10-16 10:19:52): 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要扶持有科学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 三,要重视发展科技示范的作用。中国建筑学会作为中国建筑领域综合性科技社团,具有跨部门,跨地区的组织优势和人才荟萃,专家密集的学术优势。因此要注重发挥学会在建筑领域的科技引领和科技智囊作用,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咨询,继续教育和人才培训等活动。中国建筑学会在推动我国由建筑大国向科技建筑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应该而且一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建筑我们和谐家园为主题的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既是对近年来我国建筑科技界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交流和展示,也是对中国建筑科技发展进行展望,为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工作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态环境,建造具有浓郁文化特征和艺术魅力的建筑,和城市与乡村,促进人与建筑,人与城市的乡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这是中国建筑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目标,职业使命和社会责任。 让我们奋发努力,共同创造美好的家园,谢谢大家。
- 一览设计英才网(2012-10-16 10:05:10): 二,坚持建筑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支撑一个国家强盛的脊柱,胡锦涛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23届院士大会开幕式上说我们要立足本国国情和科技进步,适应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借鉴发达国家和后发达国家发展科技的经验,创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适应本国发展要求的科技发展模式,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我们要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制定明确的科技发展战略,根据发展需要确定科技战略重点,着力推进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技术突破,重视引进消化吸收,加强科技储备,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筑是一门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实践的综合交叉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它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以及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要提高我国建筑科技水平有赖于建筑工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创新,与突破,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的特性,逐步形成系统的建筑实践理论和应用技术,来促进建筑工程的科技进步与发展。要建立有利于建筑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拓展有利于调动广大建筑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的更广阔,更宽松的环境和空间。
- 一览设计英才网(2012-10-16 09:55:50): 我国在国际上知名的建筑工程专家很少,与建筑大国的地位非常不相称。当前我国建筑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建筑的高能耗与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二是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问题。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安全与建筑防灾减灾问题。四是建筑创作导向问题。五是建筑工程风险管理问题。六是建筑工程标准规范滞后问题。七是建筑科技创新机制问题。八是建筑市场招投标机制不尽合理的问题等等,要实现建筑大国向建筑科技强国的根本转变,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正确的建筑创作方向。建筑是为人民的生存生产生活服务,具有很强的物质属性,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建筑创作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思想和不同社会的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坚持为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中国人口众多,有效耕地面积占比很低,资源相对匮乏,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将长期处于发展阶段,建筑创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符合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我国建筑设计人员一定要加强社会责任感,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进行建筑设计和建筑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建筑设计对建筑实践的
- 一览设计英才网(2012-10-16 09:50:43): 中国建筑学会的顾问吴良镛先生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青年建筑师王树(音)获得普林斯特奖,这是中国建筑科学界的盛事,也是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对中国城乡建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充分肯定,是几代建筑科技工作者艰苦卓绝努力奋斗的结果。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的建筑大国,大量的建筑实际活动促进了建筑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建筑科技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代表当今建筑科技水平的工程建筑,在中国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实践,包括大型的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工业建筑,特种建筑,大跨度桥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机场,核电站,以及人居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场馆和配套设施集中体现着近年来我国建筑科技的发展成就。 虽然我们是建筑大国,但是我们至今还不是建筑强国,在工程实践,工程理论和工程计算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在工程计算方面大部分的重要建筑应用软件来自于外国,在工程实践方面一些重点工程的施工技术方面甚至可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在整体上从前期规划,工程设计到施工建造及工程管理,工程技术水平,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 一览设计英才网(2012-10-16 09:45:20): 【车书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今秋十月在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在首都北京隆重召开,我谨代表中国建筑学会向各位领导、嘉宾,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向全国广大建筑科技工作者致以良好的祝愿。 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国建筑学会的会员代表大会上,我曾经谈到中国建筑的春天来了,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如今在10月的金秋回顾一年来的奋斗历程,2012年的确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收获丰收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围绕如何高举繁荣和发展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伟大旗帜,坚持正确方向,认真贯彻安全、经济、美观、适用的建筑创作分针,充分发挥建筑协会知识人才密集,专业领域宽阔等优势,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科技智能作用,为推动我国城乡建设和我国建筑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2012年在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互访方面也取得了新成果,2012年也是我国建筑科技界喜事连连的一年,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专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中国建筑学会的顾问吴良镛先生荣获国家
- 一览设计英才网(2012-10-16 09:10:38): 中国建筑学会2012年年会开幕式现在开始!出席今天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和嘉宾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齐骥同志,大家欢迎!原建设部部长,中国建筑协会的名誉会长叶如棠同志;中国科协学术部部长朱雪芬同志;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名誉会长宋春华同志;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也是建设部老领导车书剑同志;我特别要介绍的参加今天开幕式的领导,中国建筑学会顾问,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的得主吴良镛先生,大家欢迎,以及各位领导,各位院士,我们对各位领导的出席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参见今天大会开幕式的代表有全国各省、市、区的地方建筑学会的负责同志,中国建筑学会和专业分会的负责同志,入选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和当代中国百强名院的代表,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代表,全国建筑学界的科研设计、教学、生产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等方面的领导,大师,专家,学者,以及工程技术人员,还有在京部分高校与建筑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的代表。参加今天大会的新闻媒体的朋友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等,还有我们网络媒体,新浪、搜狐等等,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 匿名用户(2012-10-18 01:08:08): 建筑学会年会 V587~!
- 张主任(2012-10-18 01:09:12): 中央决策拉大幕 文化春风崔人行 学界同仁齐奋进 一览助推建筑魂
- 程工(2012-10-18 01:41:32): 中国五洲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蒋培铭我熟悉
- 匿名用户(2012-10-18 01:58:14): 一览设计英才网 祝贺大会成功!
- 老同志(2012-10-18 03:23:45): 吴良镛大师的莅临让全场沸腾起来。
- 匿名用户(2012-10-18 05:23:36): 一览英才网现场直播有没有视频直播?
- 匿名用户(2012-10-18 09:57:27): 恭喜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会议指南
日程安排
时间:2012年10月15日—18日
日期和时间 | 内 容 | 地 点 | |
10月15日 | 全天 | 年会报到/代表注册 | |
19:00-21:00 | 召开中国建筑学会十二届二次理事会 | 201会议厅 | |
10月16日 | 09:00-11:00 | 年会开幕式 一、领导致辞 1.中国建筑学会车书剑理事长致开幕词 2.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朱雪芬部长讲话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齐骥副部长讲话 二、年会主旨报告(报告人:吴良镛) 三、年会颁奖 1.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 2.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 |
1号会议厅 |
11:00-12:00 | 展览开幕式(广场),领导嘉宾代表参观展览 | 1层、2层展厅 | |
13:30-18:00 | 一、“建筑我们的和谐家园”主题报告大会 | 311会议厅 | |
二、大会分论坛 1.中国建筑理论的实践与发展论坛 2.城市公共安全与建筑防灾论坛 3.建筑设备节能减排新技术论坛 4.乡村城市化论坛 5.建筑设备节能减排新技术论坛 |
201BC会议厅 201A会议厅 301会议厅 307会议厅 308会议厅 |
||
18:30-21:00 | 欢迎晚宴及年会优秀论文颁奖仪式 | 1号会议厅 | |
10月17日 | 09:00-12:00 | 一、建筑教育评估分会成立大会 | 308会议厅 |
二、大会分论坛 1.中国建筑理论的实践与发展论坛 2.工业建筑创新与建筑遗产保护论坛 3.建筑给排水新技术论坛 4.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论坛 5.绿色建材新技术论坛 |
201BC会议厅 201A会议厅 301会议厅 307会议厅 311会议厅 |
||
13:30-18:00 | 一、大会分论坛 1.中国建筑理论的实践与发展论坛 2.中国建筑理论的实践与发展论坛 3.工业建筑创新与建筑遗产保护论坛 4.生态人居与住宅品质论坛 5.建筑设备节能减排新技术论坛 6.中国新型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论坛 7.绿色建材新技术论坛 |
五洲大酒店二层五洲厅 201BC会议厅 201A会议厅 301会议厅 307会议厅 308会议厅 311会议厅 |
|
二、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紫禁城授牌仪式 | 故宫博物院报告厅 | ||
10月18日 | 09:00-18:00 | 会议代表撤离 18:00后展览结束 |
注:会议代表报到(因当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在布展,会议代表报到改在五洲大酒店一层大厅)
□ 大会开幕式
时间:10月16日(上午) 09:00-12:00
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1号会议厅
主持人:大会秘书长徐宗威
会议议程
一、领导讲话
1.车书剑理事长致开幕词
2.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朱雪芬部长讲话
3.住房城乡建设部齐骥副部长讲话
二、中国建筑学会顾问吴良镛先生作主旨报告
三、颁奖仪式
1.宣读“双百”入选单位和个人名单
2.颁发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奖牌和证书
3.名师代表发表感言
4.颁发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奖牌和证书
5.名院代表发表感言
四、展览开幕式
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正门广场
主持人:大会秘书长徐宗威
开幕致词:车书剑理事长
开幕剪彩:叶如棠老部长宣布展览开幕,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科协、中国建筑学会等领导同志为展览开幕剪彩,并参观大会展览。
□ “建筑我们的和谐家园”主题报告大会
时间:10月16日(下午) 13:30-18:00
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311会议室
主持人:朱文一
演讲:
1.和谐理念、和谐团队、和谐建筑—何镜堂
2.建筑师的“礼”·“敬”·“慧”—围绕年会主题之思考—朱小地
3.和谐家园的文化设施设计—天津文化中心设计谈—沈磊
4.和谐家园需要集合建筑—孟建民
5.城市和谐发展:历史文化及公共建筑的再生利用—王亚勇
6.建筑我们的和谐家园—徐宗威
□ 欢迎晚宴
时间:10月16日(晚) 18:30-21:00
地点:国际会议中心1号会议厅
主持人:大会秘书长徐宗威
议程:
1.学会领导致祝酒词
2.颁发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优秀论文奖
□ 大会论坛
● 10月16日(下午) 13:30-18:00
中国建筑理论的实践与发展论坛
(建筑与艺术专题)
地点:国际会议中心201BC会议室 主持人:柳澎
内容:
1.论坛开幕致词—邵韦平
2.香港建筑师学会林光祺会长致词
3.主题发言—胡越
4.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艺术双年展回顾—陈颖
5.主题发言—曹晓昕
6.有关艺术与空间塑造的案例分享—宋长青
7.有关艺术与空间塑造的研究与实践—刘斌
8.主题沙龙
城乡公共安全与建筑防灾减灾论坛
地点:国际会议中心201A会议室 主持人:黄世敏 史毅
内容:
1.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 完善城市防灾体系—车书剑
2.城市发展与火灾防御—李引擎
3.大型民用机场航站楼建筑消防技术手段的分析—夏令操
4.金刚防火玻璃防火作用实验与案例—张明罡
5.中国城市巨灾综合应对的安全规划策略研究—《城市安全设计大纲》编制思路与建议—金磊
6.基于城乡规划理论的城市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王新泉
乡村城市化论坛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村镇发展专题)
地点:国际会议中心307会议室 主持人:赵旭 刘军
内容:
1.领导致词—张军、卢英方、李兵弟、徐宗威、方明、宋直刚
韩玉斌
2.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村镇发展—杜白操
3.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村镇发展—单德启
4.城乡建设经验分享—宋直刚
5.城乡建设经验分享—徐启峰
6.大阳古镇的空间格局研究—薛林平
7.乡村城市化进程中关于农村空置房的调查研究—范江涛
8.走向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导向的古镇复兴之路—以云南大理剑川沙溪古镇整治修复规划为例—刘鑫
9.城镇化影响下的乡村住宅户型演变—周伊利
建筑设备节能减排新技术论坛(暖通空调)
地点:国际会议中心301会议室 主持人:王东青
内容:
1.提升暖通空调建筑能效 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徐伟
2.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宋业辉
3.面对绿色建筑—暖通空调专业应思考的问题—张子平
4.暖通空调规范用气象数据天空辐射模型修改的探讨—孙德宇
5.LEED认证对空调系统设计的要求分析—王力
建筑设备节能减排新技术论坛(热能动力)
地点:国际会议中心308会议室 主持人:关文吉
内容:
1.我国能源行业基本情况介绍—康慧
2.微细流动与传热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李俊明
3.区域能源供应的运行与管理—赵建成
4.某国际机场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区域能源项目案例分析—张杰
5.康慧区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许文发
6.低碳节能在建筑中的应用—张平
● 10月17日(上午) 09:00-12:00
中国建筑理论的实践与发展论坛
(建筑创作与BIM实践专题)
地点:国际会议中心201BC会议室
论坛主席:朱小地 主持人:柳澎
内容:
1.领导致词
2.主题演讲—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给水排水新技术论坛
地点:国际会议中心301会议室
论坛主席:林坚飞 主持人:赵锂
内容: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赵锂
工业建筑创新与建筑遗产保护论坛
地点:国际会议中心201A会议室
论坛主席:程志毅 主持人:吕舟
内容:
1.20世纪中国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刘伯英
2.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以及相关问题思考—徐苏斌
3.洛阳工业区四大广场历史建筑及周边环境的保护、改造与利用研究—杨晋毅
4.ATM青年建筑师设计竞赛-老工业建筑遗产新思考—王旭
5.“面粉磨坊之城”博物馆:历史“事件”与工业建筑遗址保护—王为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
地点:国际会议中心307会议室
论坛主席:邹瑚莹 主持人:饶良修
内容:
1.亮度图式与室内光环境设计—尹思谨
2.室内设计从阳光空气开始—余平
绿色建筑材料新技术
地点:国际会议中心311会议室
论坛主席:杨焕彩 主持人: 赵霄龙 李清海
内容:
1.分会领导致开幕词
2.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性能的探讨—季广其
3.岩棉材料及其制品在建筑中的应用—赵金平
4.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陈家珑
5.墙体自保温砌块应用研究—康玉范
6.隔热涂料与建筑节能—徐强
● 10月17日(下午) 13:30-18:00
中国建筑理论的实践与发展论坛
(建筑创作与BIM实践专题)
地点:五洲大酒店二层五洲厅
论坛主席:朱小地 主持人:柳澎
内容:主题研讨
中国建筑理论的实践与发展论坛
(建筑与理论专题)
地点:国际会议中心201BC会议室
论坛主席:朱文一 主持人:单军 王路
内容:
1.主题演讲—朱文一
2.主题演讲—张颀
3.主题演讲—刘克成
4.建筑师何以失语—韩冬青
5.日常建筑—王路
6.动态响应—徐卫国
7.景观的建筑—单军
8.Design and Construction—孔语航
9.异化,关于共同的基础—魏春雨
10.主题演讲—崔彤
11.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艺术双年展见闻—王昀
工业建筑创新与建筑遗产保护论坛
地点:国际会议中心201A会议室
论坛主席:丁建 主持人:傅少辉
内容:
1.工业建筑的文化表现—黄星元
2.工业建筑创新多元性的表达—董霄龙
3.生态、自然、和谐的工业建筑设计观念—何晶
生态人居与住宅品质论坛
地点:国际会议中心301会议室
论坛主席:薛孔宽 主持人:袁滨
内容:
1.生态人居与住宅品质学术报告—侯立安
2.建设生态人居 提升住宅品质—薛孔宽
3.生态人居与住宅品质学术报告—叶青
4.生态人居与住宅品质学术报告—鲍家声
5.生态人居环境营造艺术学初探—戎安
绿色建筑材料新技术论坛
地点:国际会议中心311会议室
论坛主席:王俊 主持人:康玉范 董志勇
内容:
1.真空绝热板及其应用技术研究—董士文
2.绿色混凝土技术研究进展—蒋正武
3.高性能泡沫混凝土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技术研究—吴飞
4.聚氨酯硬泡在全球外墙保温的应用与发展—许昌峰
5.会议总结发言—赵霄龙
建筑设备节能减排新技术论坛(建筑电气)
地点:国际会议中心307会议室
论坛主席: 主持人:郭晓岩
内容:
1.奥体中心区照明设计—洪元颐
2.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及其应用—李炳华
3.民用建筑光伏发电并网技术的探讨—王东林
中国新型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论坛
地点:国际会议中心308会议室
论坛主席:修龙 主持人:黄宝清
内容:
1.新型大跨空间结构研究与应用—傅学怡
2.内藏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研究与应用—肖从真
3.工业化装配式多高层钢结构体系的发展—张爱林
4.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一些进展—聂建国
5.天津国际金融会议酒店多层大跨度结构设计—范重
6.改变设计行业生产方式的信息技术浪潮—杨志勇
□ 中国建筑学会十二届二次理事会议
时间:10月15日(晚) 19:00-21:30
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201会议室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出席会议。
□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评估分会成立大会
时间:10月17日(上午) 09:00-12:00
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308会议室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评估分会当选理事出席会议。
□ 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颁证仪式
时间:10月17日(下午)15:00-16:30
地点: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17日下午13:30从五洲大酒店门口统一乘车前往紫禁城。
□ 参展商名录
展位号 企业名称
101 贵州天海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102 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
103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羊口镇
104 生态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5 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
106 中旭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201 CCDI悉地国际
202-203、205-206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204 搜设计(北京灵感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07 筑邦达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209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10-211、220-221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212-213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14-215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16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17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218-219、228-229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222-223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24-225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26-227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31-232、239-240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33-23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
235-236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37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38 河北九易庄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41-243 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230 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244-245 建华管桩控股有限公司
246 中建材(镇江)光电应用技术研究院
24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248 舟山市博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49 青岛瑞易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50-251 建研建材有限公司
252 科德宝.宝翎无纺布(苏州)有限公司
253 南京倍立达实业有限公司
30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302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
304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305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306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307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308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309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31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311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312 兰州理工大学
313 太原理工大学
314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315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316 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317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318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
319 中冶建研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320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321 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322 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323 深圳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324 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25 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326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327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328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329 佛山艾科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330 ZNA|泽碧克建筑设计事务所
332 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研究所)
333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334 北京市华清地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335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336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337 沈阳斯沃电器有限公司
338 北京市崇正华盛应急设备系统有限公司
339 沈阳宏宇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40 加铝(天津)铝合金产品有限公司
341 北京八方辐照电缆有限公司
342 上海高桥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343 上海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344 郑州电缆有限公司
345 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
346 南京栖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347 山东营特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348 武汉新城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
356 依科瑞德(北京)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357 曼瑞德自控系统(乐清)有限公司
358 安高建筑技术(滁州)有限公司
35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50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
502 北京海博智恒电气防火科技有限公司
503-504 广东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05 上海同泰火安科技有限公司
506 宝星电器(上海)有限公司
508-509 北京威派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510 福州志荣感应设备有限公司
511 天津太平洋机电技术及设备有限公司
512 北京东昌振宇节能泵业有限公司
513 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514-517 厦门泛华集团有限公司
518-520 成都千秋节能防腐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521-523 北京达泰多商贸有限公司
524-532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33 北京荣大兴业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534-543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 展位平面图
一层平面展览图
二层平面展览图
□ 赞助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北京世纪安泰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福建华泰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 协办单位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中国建筑学会热能动力分会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火综合技术分会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
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
中国建筑学会小城镇建筑分会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分会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分会
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分会
中国建筑学会生态人居学术委员会
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委员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支持单位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 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
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 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
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 新疆土木建筑学会
黑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 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
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 天津市建筑学会
广西规划建筑学会 上海市建筑学会
湖南省土木建筑学会 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
西藏自治区土木建筑学会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
海南省土木建筑学会 山东土木建筑学会
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 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
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 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河北省土木建筑学会 青海省土木建筑学会
宁夏土木建筑学会 贵州省土木建筑学会
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 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
内蒙古土木建筑学会
□ 媒体支持
报纸: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建设报、工人日报、中国房地产报、中华建筑报、建筑时报、北京青年报、信报、中国质量报、新京报、京华时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中国商报、中国青年报
广播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网络媒体: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新浪网、腾讯网、网易、搜狐网、筑龙网、搜房网、一览英才网、建筑英才网、中国建筑新闻网、建筑畅言网、中国室内设计网、中国工程勘察信息网、中国暖通空调网、中国建筑防火安全信息网
行业内杂志:中国勘察设计、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建筑技艺、别墅杂志、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建筑创作、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建筑经济、楼市传媒、小城镇建设、建筑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建筑知识
会议提示
一、会议就餐
早餐:会议代表凭住房卡在所住酒店就餐。
午餐:12:00-13:30 晚餐:18:00-19:30 地点:五洲大酒店二层宴会厅,凭代表证和会议餐券就餐。
10月16日晚在1号会议厅举行欢迎晚宴,会议代表凭代表证和会议餐券就餐。
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地下一层设有"客户餐厅",可向参加大会展览的展方代表提供就餐服务,展方代表可自主选择就餐方式,费用自理。
二、注意事项:
1.请会议代表认真阅读《会议指南》,了解会议期间的活动安排。如有调整,请会议代表注意大会秘书处临时通知。
2.在会议期间请代表务必佩戴"代表证"。
3.请按时参加会议,开会时请将手机调至无声状态。
4.请妥善保管个人物品,避免遗失;离开房间时注意锁门。
5.注册人员继续教育选修学时证明在会议结束后到会务组领取。
三、大会秘书处
秘书长:徐宗威
副秘书长:张百平 顾勇新 邵伟平 张仁瑜 王金元 许迎新 薛孔宽 王有为 王亚勇 徐伟 吕舟 赵锂 关文吉 黄宝清 杜修力 叶红 刘军 薛明 张利
会务组负责人名单:
注册报到组:文会平(13501194686) 陈慧(13311040790)
文件会务组:杨群(18211066752)
大型活动组:王晓京(13681358989)
学术组:张松峰(13691108856)
展览组:王京(13651073345)
宣传组:杨勇(13691266698) 范雪(13901308351)
学生工作组:陶金芬(13521978380)